- 購買實驗室廢水處理設備常見十大誤區及避坑指南
- 日期:2025/10/16 瀏覽:13
-
誤區一:重價錢,輕工藝
誤區描述:只比較設備價錢,忽視其處理工藝是否與自身廢水成分匹配。盲目選擇低價中標方案。
避坑指南:
“以廢定工藝”:采購前,要對實驗室廢水進行詳細的水質檢測(主要污染物、濃度、pH、COD等)。將水質報告提供給多家供應商,要求其依據水質提供針對性的工藝方案。
警惕夸張設備:對聲稱“一臺設備能處理所有未知廢水”的供應商保持高度警惕。工藝方案要與您的廢水成分有明確的對應關系(例如,如何除重金屬、如何降解有機物)。
誤區二:忽視水質波動,設備冗余不足
誤區描述:僅按平均水量或常規水質選購設備,未考慮實驗項目變化導致的峰值水量和沖擊負荷。
避坑指南:
水量:統計歷史zui大日排水量,并預留一定的未來增長空間(通常增加20%30%的余量)。
水質:考慮zui壞情況下的污染物濃度,要求設備的處理能力能應對一定的沖擊負荷。
調節池:確保設計方案中有足夠容積的調節池,它是均衡水質水量、緩沖沖擊負荷的關鍵單元。
誤區三:混淆“廢水”與“危廢”
誤區描述:試圖用廢水處理設備處理所有液體,包括高濃度母液、廢棄試劑、有毒廢液等。
避坑指南:
嚴格執行分類:高濃度有機溶劑、毒化學品廢液、放射性廢液等須作為危險廢物單獨收集,委托有資質的危廢公司處理。
明確進水邊界:與供應商明確約定設備的進水水質要求,將高濃度廢液納入處理范圍會大大增加成本并導致系統崩潰。
誤區四:只看設備本身,忽視控制系統
誤區描述:只關注罐體、泵等硬件,忽視自動控制系統的智能化和可靠性。
避坑指南:
要求自動化:優先選擇全自動控制系統(PLC或知名品牌單片機),它能實現自動監測、自動加藥、自動警報,減少人為操作誤差。
關鍵儀表品牌:關注pH計、ORP計、流量計等在線儀表的品牌,劣質儀表會導致數據不準,整個系統形同虛設。
遠程功能:考慮是否支持遠程監控/操作,這為后期管理提供便利。
誤區五:忽視材質與核心部件品質
誤區描述:不關心設備接觸液部分的材質和核心泵、閥門的品質,導致設備短期內被腐蝕損壞。
避坑指南:
主體材質:罐體、管道材質至少應為PP(聚丙烯) 或PE(聚乙烯),對于強腐蝕性廢水,應詢問是否有更高的防腐措施。
核心部件:要求供應商在方案中明確列出計量泵、電磁閥、控制 器等核心部件的品牌。拒絕使用“山寨”或無名品牌。
誤區六:輕信承諾,忽視成功案例
誤區描述:輕信銷售人員的口頭承諾,未核實其是否有同類廢水的成功處理經驗。
避坑指南:
要求案例:要求供應商提供與您行業相同(如疾控、藥檢、石化、高校)、水質相近的成功案例。
實地考察:盡可能進行實地考察,觀看設備運行情況,與使用單位交流設備穩定性、售后響應速度等。這是zui有效的避坑手段。
誤區七:合同條款模糊,驗收標準不清
誤區描述:合同只寫了設備金額,未明確處理效果驗收標準、售后服務細節、違約責任等。
避坑指南:
明確驗收標準:須在合同中寫明出水標準(執行《GB89781996》標準或地方標準)和驗收方法。
細化售后服務:明確保修期、響應時間(如24小時內響應)、耗材供應價錢、定期巡檢內容等。
約定付款節點:采用分期付款,留足尾款(如10%20%)在穩定運行并驗收合格后支付。
誤區八:忽視安裝、調試與培訓
誤區描述:認為設備到貨就完事了,忽視安裝條件、調試過程和操作培訓。
避坑指南:
提前溝通:在采購前就與供應商確認設備尺寸、重量、水電接口要求(電壓、水量、水壓)、排水口位置等。
要求現場調試:合同須包含供應商工程師上門安裝調試的條款,直至設備出水正常。
要求系統培訓:要求供應商對至少2名實驗室人員進行系統培訓,直到其能完成日常操作、簡單故障判斷和耗材更換。
誤區九:低估后期運行成本
誤區描述:只計算設備采購成本,未計算運行后的藥劑、耗材、電費、維護費用。
避坑指南:
要求運行成本測算:讓供應商根據您的水質水量,測算出每噸水的處理成本(主要包括藥劑費、電費、耗材攤銷費)。
了解耗材:詢問未來需要定期更換的耗材(如活性炭、濾芯、傳感器)的價錢和更換周期。
誤區十:“交鑰匙”后甩手不管
誤區描述:認為設備投入運行后就可以完全不管,缺乏日常維護和監測。
避坑指南:
建立內部制度:設備只是工具,要建立內部的《實驗室廢水管理制度》,明確人員職責、日常巡檢、記錄臺賬、危廢(污泥)處置流程。
定期監測:即使設備全自動運行,也應定期自行取樣檢測,確保出水穩定達標。
- 上一篇: 沒有了
- 下一篇: 養殖場污水處理設備的重要性與應用